钢材和油价的关系_钢材价格跟着什么有关系?
1.油价上涨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
2.原油价格的持续大涨,会带动哪些产品迅速涨价呢?
3.影响钢板(比如普通板Q235B)的价格有哪些因素?
4.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
油价上涨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
高油价时代真的来到了!“有车一族”纷纷感到了压力。龙蟠路一加油站经理说,过去几次汽柴油调价,多是每升涨个两三角,这次一口气涨了八九角钱,私家车用油消费明显提高了。以每百公里耗油八九升的“准经济型汽车”来算,加满一次油要200元,而过去只需160元左右,一个月平均要加4次油,要花八九百元左右,比过去多花将近200元。
油价涨高,理所当然影响人们的汽车消费和出行。买小排量车、减少开车出行,将成为市民“精明生活”的选择。同样的公里数,经济型轿车将比大排量车省下一半乃至一倍的油钱。但居民减少开车出行,避免长距离开车,郊区开发商就暗自叫苦了——鼓励市民住郊区,利用楼盘差价购车进城上下班,曾是他们的促销“砝码”,可如今,仙林、江北、江宁距离主城都有二三十公里,每天来回五六十公里,一趟就要“烧油”二三十元,划得来吗?可见,油价升涨,也大大削弱了郊区楼盘的“性价比”,影响了市民的购房选择和新城发育。
高油价,也波及市民的一日三餐。“蔬菜、水果价格将随油价上涨。”南京白云亭蔬菜批发市场业务部谷兴介绍,蔬菜成本中运费占到20%左右,长途贩卖的叶菜,运费成本所占比例更大。昨日0号柴油从每升5.1元涨到6.03元,加之“加油难”耽搁行程,蔬菜“甩头”多了,货主、菜贩普遍感到了压力。像眼下南京市场的大、芹菜、包菜,都是从华北、西北运来的,张家口来的包菜,运费划到0.4元/公斤,涨了近一倍,“再过几天,这些蔬菜价格肯定上涨。”
油价上涨,理顺了炼油行业批零倒挂的产销关系,液化气在库存加大之后将下调价格。南京空院液化气老总薛少华介绍,由于液化气只占炼油产成品的5%,油价上调,加大生产后,气源库存上升,炼厂为保生产必然降价销售。
能源专家评说,从总体上看,高油价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的成本,但对全社会加强节能,减少小汽车对城市交通、环境的影响,有其积极意义。油价上涨对困难家庭和公交行业的影响,可以通过发放补贴扶持;私车主减少驾车出行,应是油价上涨对城市畅通的“贡献”,但城市应加快轨道、公交发展。一些车主抱怨,即便把小车停在家里,养路、保险等费却并不因出行减少而减少交纳。因此,专家认为,从长期看,汽柴油“费改税”、将出行成本全部打在油费中,是大势所趋。
原油价格的持续大涨,会带动哪些产品迅速涨价呢?
1、8月29日银保监会召开电视电话会议,会议强调继续做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各项工作,进一步完善差别化房地产信贷政策,坚决遏制房地产泡沫化,加大不良准确分类和处置工作力度。
点评:首次点名房地产泡沫化,调控加码导致金融市场资金面偏紧。
2、8月29日离岸人民币兑美元跌至6.83关口,日内跌约290点,在岸人民币盘中跌破6.82关口,官方收盘价报6.8218。
点评:央行出手稳定汇率,但强势美元、贸易战都使非美货币有贬值预期。
3、纽约商品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.4%,收于69.51美元/桶。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1.6%,收于77.14美元/桶。
点评:国际原油价格上涨,将带动油气、化工等产品涨价。
4、 截至6月30日,易方达瑞惠、招商丰庆、南方消费活力、嘉实新机遇、华夏新经济的5只国家队基金净值增长率分别为-6.25%、-1.47%、-4.62%、-6.71%和-11.46%。
点评:上半年五只国家队基金全部亏损,仓位较重的华夏新经济、嘉实新机遇、易方达瑞惠亏损幅度较大。
5、根据已披露的半年报,养老金账户最新出现在14只个股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,合计持股量0.93亿股。其中,主板有10只,中小板股共有3只,创业板一只。
点评:目前有近七成上市公司披露中报,按比例养老金持股将接近20只,从去年二季度入市以来缓慢加仓。
行情预测
国际原油价上涨,人民币汇率走弱,房地产调控加码、全球股市上扬,利好利空交织,外部环境复杂,预计今日A股将延续超跌反弹走势,继续震荡或冲高。昨日两市成交额重回“地量”水平,反弹动力减弱,中期趋势仍在磨底。
策略建议
超跌反弹遇阻后,短期进一步向上空间有限,而“地量”水平整体波动幅度逐渐减小,磨底进入后半段,短线可等回踩或下探时再低吸,月末中报开始收尾。而九月份消费旺季逐步到来,进入涨价题材活跃期。
影响钢板(比如普通板Q235B)的价格有哪些因素?
一、近期钢材价格跌落因素分析
进入下半年以来,国内钢材价格泡沫开始破灭,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全面性下跌,一般跌幅超过10%,高的超过了20%。钢材价格“硬着陆”迹象已经隐约可见。
经过这一轮下跌以后,下阶段钢材行情走势如何?再次成为人们的关注焦点。目前来看,大体有两种看法:一种认为此次钢材价格下跌已经见底,奥运会后将引发一轮强劲反弹,钢材行情将重回“牛市”;另一种观点认为,中国钢材后市行情继续弱势运行,奥运会后反弹行情虽有可能,但不会持久。笔者更倾向于后一种看法。
分析下一阶段钢材行情走势如何?有必要对引发此轮钢材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比较。如果这些因素只是短期因素,今后不复存在,那么钢材行情经过短暂调整后,将会出现强劲和持久的反弹;如果这些降价因素并未消失,继续存在并进一步发酵,那么钢材后市行情将不容乐观。
此轮中国钢材价格所以出现大幅度跌落,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:
一是消费需求出了问题。这是最重要的。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,中国三大消耗钢材的最终消费品:住宅、小汽车和家用电器,其市场销售开始疲软,有些产品价格持续走低。不仅如此,一些消耗钢材的投资品如机床、船舶、机械设备等也出现了增长势头的显著回落。据测算,今年前7个月, 全国10种耗钢产品生产总量同比增长16.9%,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回落了近9个百分点,其中钢质船舶产量连续数月环比大幅度下降,汽车生产也进入了很困难的一年,家用电器大量积压。不仅如此,世界经济的明显减速,外部环境紧缩,亦使得中国钢铁产品出口(含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个方面)下降。总之,今年以来中国的钢材需求增长确实出现了显著放缓,一些下游行业的市场不景气和价格持续走低,甚至停产或减产,要求涨势过高的钢材价格向其合理价位回归。
二是全球初级产品价格普遍大幅跌落。进入今年下半年以来,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国际市场原油、铜、铝、橡胶、大豆等初级产品价格普遍大幅下跌;国内股市出现了硬着陆,跌幅超过60%;楼市也不景气,成交极为清淡。在这种全球经济和各类市场纷纷向下调整的情况下,中国国内钢材价格不可能独善其身。
三是奥运影响。奥运期间,北京及周边地区工地停工,部分生产企业减产或停产,也减少了一定的钢材需求。
二、需求增长减缓和生产成本支撑点位下移,是继续存在的“抑价因素”
在上述三个跌价因素中,奥运因素只是一个临时性因素,也是影响最弱的因素,并且还是中性的(因为在建筑施工量减少的同时,钢厂生产也在同步减少)。对于全国市场而言,甚至可以忽略不计。也就是说,即使没有奥运因素影响,前期泡沫凸现的国内钢材价格也要下跌。
值得注意的是,虽然奥运会后,华北地区被施工暂停所抑制的部分钢材消费会的到释放,由此可能引发价格反弹。但由于需求量增加不多,仅仅限于北京及周边地区,因此,就全国需求增长而言,反弹力度不应当很大。如果涨幅较大,更多的是一种借题发挥,因此缺乏坚实基础,难以持久。况且,在需求释放的同时,华北地区钢铁产能也得到了恢复,供应也随之而来。由此可见,“奥运结束因素”,对于全国真实的钢材供求关系而言,既不利多,也不利空,更多地是一个中性影响因素。还必须指出的是,是否钢材贸易商们都对奥运会结束后的行情反弹都进行了准备,都寄予了很大期望,如果真是这样的话,这匹“市场黑马” 就有可能因此消失,这个行情可能也就没有了。
因此,今年后几个月内中国钢材行情能否出现真正的、像样的、持久性的强劲反弹,最根本的还是要看国内外钢材需求是否出现大的启动,以及其他市场,尤其是冶炼材料市场行情能否升温。
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,消费需求增长势头的继续放缓和全球初级产品价格的继续回落,是两个继续存在并且进一步发酵的钢材“抑价因素”,不会在短时期内消失。由此决定了下阶段国内钢材市场行情主调,更多地是弱势运行。
一方面,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超出了金融领域,开始向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蔓延;财富大幅缩水和高通货膨胀减弱了世界消费能力;新兴经济国家普遍实施的反通胀的紧缩措施,都使得世界经济下行,甚至进入衰退的风险加大。有人说,世界经济的糟糕局面才刚刚开始,并不是已经结束,而一些人对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。比如,近期美元汇率反弹(也是导致钢材价格走低的一个影响因素),就不是因为美国经济转好了,而是欧元区和日本经济更差了。进入3季度以来,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台调水,直逼100美元/桶关口,反映的就是投资者对世界经济前景的担忧。受其影响,中国钢材的外部需求环境,包括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两个方面,将会进一步紧缩。
另一方面,在世界经济继续减速的同时,中国国内经济增长也面临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调整的双重压力,呈现继续减速态势。预计今年下半年全国经济增长将减速到一位数,2009年有很大可能继续减速。所以才产生了前段时期是否改变从紧货币政策的激烈辩论,产生了保经济增长的宏观调控取向。
对于钢材消费得三大支柱来说,尽管宏观调控有所调整,但其效应显现还有一个时间滞后。眼前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个经济继续减速、需求继续放缓的惯性冲击。比如住宅市场观望氛围依然浓厚,预计全国住宅价格难免一跌,一段时期内将对房地产建筑施工,进而对国内建筑钢材消费产生重大冲击;住宅销售不好,家用电器和金属厨房用具也连带不景气;汽车销售将继续疲软,有观点认为2009年将是中国汽车最困难的一年。除此而外,10月份以后,随着天气逐步转冷,北方地区室外施工减少,也不利于建筑钢材消费的启动。
受其影响,下阶段中国钢材消费需求将继续减缓,供求关系趋向宽松,甚至生产过剩,市场销售竞争更为激烈,钢材价格上涨将受到很大抑制。在不出现大的意外的情况下,市场行情将以弱势运行为主。
有观点认为,前段时期出现了钢厂价格与生产成本倒挂,由于高成本的支撑,钢材价格也一定要止跌扬升。这个观点是不全面的。其实,钢材价格的成本支撑点位是可以变化的。不仅铁矿石、焦炭、废钢等冶炼材料提价可以推动钢材价格上涨,同样钢材价格的跌落也可以反作用于冶炼材料价格,压迫其走低,既我们常说的所谓“倒逼”。如此利空循环,轮番跌落,就如同前期利多循环,轮番上涨一样。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过这种局面。还是那句话,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?不可能在下游最终消费品销售疲软、价格下降的同时,上游冶炼材料却一直坚挺,反向扬升。因此,随着钢材价格的跌落,粗钢产量增长势头的回落,铁矿石、焦炭等冶炼原料也会需求减弱,导致价格走低,这将是下一张倒下的“多米诺骨牌”,只是传导时间迟早而已。目前已经出现了这种局面。这样一来,冶炼材料价格的走低,钢铁生产成本支撑点位的下移,又会为钢材价格的进一步跌落,开辟新的空间。如果说,刺破中国钢材价格泡沫的第一波力量是因为需求增长减弱;那么,后一波跌落力量将来自于冶炼材料价格走低,即钢材生产成本支撑点位的下移。后者将为钢材价格的新一轮跌落,开辟更大空间。这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。
市场监测数据表明,近几个月以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跌幅超过30%,还有观点认为今后油价要跌破100美元/桶。现货铁矿石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下降,9月初价格已比4月最高位时回落了15%左右,已经接近长协矿到岸价格。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,尤其是国际海运费用的继续下降,预计国内铁矿石价格还有一定的跌落空间。估计焦炭价格也正在感受“高空阵阵寒意”。现在最大的问题是2009年度长协矿价格是否继续上涨。最近,世界矿业巨头正在大造上涨铁矿石价格的舆论。论点之一就是所谓今后数年内中国要建造5万座摩天大楼。真不知这个数据是从哪里得来的?其实,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钢铁需求增长势头的回落,世界海运能力过剩,燃油价格大幅下降,已经使得世界矿业巨头的涨价要求失去了基础。现在的关键是4季度国内钢材价格切不可“虚火上升”,给世界矿业巨头大幅涨价铁矿石价格以口实,“为他人做嫁衣”。
随着世界经济增长的集体减速,全球加工制造产业的重新布局,预计今后全球贸易总量增长势头也会减速,大宗商品的海运量相应放缓,由此导致国际海运能力过剩,并由于燃油价格的下降,国际海运价格势必走低。受其影响,铁矿石、钢铁等物流成本也会有较多回落,从另一个方面抑制钢材价格的继续上涨。
三、要有过“紧日子”的思想准备
由此可见,由于国内外经济继续减速,由于住宅、汽车、家用电器市场销售的疲软,由于钢铁生产成本支撑点位的下移,由于国内钢铁产能的继续膨胀,今后国内钢材价格的上涨将会受到很大抑制。对此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。钢材生产企业和贸易商们,都要具备风险意识,要有“过紧日子”的思想准备。
对于钢材贸易企业来说(包括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的投资经营者),经营策略上要快进快出。虽然钢材价格出现了较大幅度下跌,但从多方面因素判断,尤其是外部经济环境的很大不确定性,现阶段钢材价格仍属于高风险价位,不排除反弹行情过后突然“跳水“可能,从而导致库存和在途货源的大量套牢。因此在经营策略上应该尽可能地快进快出,落袋为安,且不可大量囤积等待进一步涨价。
对于钢铁生产企业来说,要克服投资冲动。统计数据表明,在高价格和超额利润的刺激下,一段时期以来中国钢铁行业投资明显加速。据统计,2008年上半年累计,全国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实际完成投资1344亿元,同比增幅为23%,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,为3年来的最高增长水平。7、8月份钢铁行业投资水平继续居高不下。为此,必须克服投资冲动,防范已过剩产能的更大膨胀,为迟早到来消费减弱周期做好准备,避免届时中国钢铁产能的更多过剩,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恶性销售竞争。历史上不是出现过这种局面吗?
最后是准备足够的资金。实践证明,紧缩性的市场环境中“现金为王”。取上述措施的最终目的,就是要保证钢材生产和经营企业手中握有足够的现金,保障资金的良好流动性,避免大量资金被过剩产能和急剧缩水的高价库存套牢,因此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。除此之外,钢材生产和经营企业还要减少资金占压,准备必要的现金,尤其是要降低负债率,避免过度依赖银行,时刻准备过“紧日子”。否则,房地产行业今天的资金窘境就会在钢铁行业重现。
任何一次经济和市场收缩,都意味着行业的重新洗牌和兼并重组,也就意味着一些企业的更展。因为“冬天”之后一定是“春天”。但究竟谁能挺过“冬季”获得“春天”里的发展呢?关键在于谁提前准备好了“过冬棉衣”,有“过紧日子”的各项准备,特别是资金准备。
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
成本推动型通胀: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,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通胀。这里的成本包括工资、原材料、能源等。
例如,13年的石油价格上涨导致了美国13—15年的成本型通胀。
1982年,美国失业率几乎达到10%时,工资却上涨了5%。工资的增长引起企业成本的增加,从而导致价格水平的上涨和成本型通胀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